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浙大摘奖11项 获奖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2014年1月1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jn体育 交出漂亮“答卷”:在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上,浙大以第一完成单位承担的11个项目获得表彰,获奖数创下学校历史最好成绩,并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一。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孙优贤院士领衔的“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和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领衔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环境与资源学院朱利中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鲍虎军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杨德仁领衔的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动物科学学院周继勇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严密教授,机械工程学系柯映林教授领衔的项目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陈昆松教授、建筑工程学院蔡袁强教授、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教授领衔的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浙大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7个项目也获得国家科技奖奖励。 浙大常务副校长吴朝晖认为,本年度国家科技奖的“高产”,是科学家潜心学术、十年磨一剑长期积累形成的硕果,也体现了浙大近年来坚持科研“内涵发展、质量优先”战略的正向效应。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科研战略路径设计的重要内容,获奖的数量会有变化,但科研学研究的水平的总体提升,是学校非常重视的。 吴朝晖说,“十一五”期间,浙大明目扩胸,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规划、对接国际科技前沿,构筑大平台、凝练大团队、承担大项目,“没有大项目引领、大团队引智,很难产生大成果。” 浙大科研院院长陈昆松说,这些项目大多数是依托国家973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大项目资助下完成的;承担项目的科研团队有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群体,农业部科技创新团队或是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 吴朝晖说,进入“十二五”之后,学校提出“内涵发展、质量优先”的理念,在科研领域率先实现质量优先,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学校的科研政策在导向上,在重视大项目的争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科研产出来拉动全校的科研创新。在质量导向下,成果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授本身的觉悟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比起争取项目,教授们目前越来越多地关注科研的产出和对社会的贡献。” “大成果的获得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一般都是要经历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示范应用,这个过程少则10来年,多则20-30年,这也是科技成果形成的一个普遍规律。”陈昆松介绍,近年来,浙大在科研政策上努力营造有利教授创新的宽松环境,鼓励教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并在奖励政策上体现成果导向和质量导向,兼顾学科差异,鼓励成果共享。浙大的科技奖励政策从1999年以来,已经先后改动4次。在科技论文奖励方面,最初是以发表SCI论文数量进行奖励,而最新的2010版奖励办法,设立了“ZJU100”期刊和“校TOP论文”期刊,兼顾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进行论文奖励。 环资学院的陈宝梁教授是朱利中教授领衔的“典型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原理”项目的完成人之一,他说,“在一项持续的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者自身的认识与坚持是最为关键的内在原因,而学校大的科研环境也会产生影响,我感到这几年,学校的科研环境氛围正在越来越朝着科研本身的规律回归。”而记者在对各获奖项目的采访中,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教授们对于围绕国家目标,为国家战略服务的自觉。孙优贤团队的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从解决企业单一的个性化的控制难题起步,到自觉瞄准共性难题,设计我国优质自动控制平台和系统,从动议到实现在国际平台上同台竞争,用了整整十年,十年的历程和经历,十分让人感动。 (周炜) 附:获奖名单 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研究与应用 孙优贤 王文海 杨春节 刘兴高 黄建民 卢建刚 贾廷纲 沈新荣 徐正国 吴平 嵇月强 张益南 闫正兵 周伟 吴铁军 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李兰娟 郑树森 陈智 李君 王英杰 徐凯进 徐 骁 陈瑜 刁宏燕 杜维波 王伟林 姚航平 吴健 曹红翠 潘小平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典型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原理 朱利中 陈宝梁 杨坤 林道辉 复杂对象的几何表示和计算理论与方法 鲍虎军 周昆 刘利刚 张纪文 蔺宏伟 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机理 杨德仁 张辉 杜宁 沙健 马向阳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新技术构建及其应用 周继勇 于涟 荣俊 杜元钊 刘爵 程太平 钕铁硼晶界组织重构及低成本高性能磁体生产关键技术 严密 罗伟 马天宇 樊熊飞 姚宇良 王新华 飞机数字化装配若干关键技术及装备 柯映林 李江雄 蒋君侠 方强 董辉跃 刘刚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 陈昆松 徐昌杰 孙钧 孙崇德 李 莉 张泽煌 江国良 郑金土 张波 王康强 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应用 蔡袁强 高玉峰 王军 徐长节 刘吉福 孙宏磊 杨仲轩 郑建国 尹敬泽 黄腾 支气管哮喘分子发病机制及诊治新技术应用 沈华浩 钟南山 郑劲平 吴善东 王凯 李 雯 陈爱欢 王苹莉 徐军 李靖